【腾讯云】腾讯云图,像PPT一样简单的数据可视化工具。5元搞定数据可视化,模板丰富,拖拖拽拽就能做出好看的可视化大屏。

2500年前,南欧的两个村子间发生了械斗。那么,2500年以后,中美两个大国就必须打一仗!

了解点国际政治的人看了这段子,肯定都会想到两个村子是指古希腊的雅典和斯巴达,而这两个希腊城邦之间的关系就是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也就是新兴大国一定会与守成大国之间爆发矛盾,而矛盾最终会大概率发展为战争。

“修昔底德陷阱”这个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创始人兼第一任院长的格雷厄姆·艾利森于2012年最先提出来。2017年,他本人又出了一本专著对这个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

很多人就此认为中美之间必有一战。

但在2023年初,美国一家名为米切尔航空航天研究所的智库召开了一次内部论坛,艾利森却在这次论坛上对美军一些“鹰派”将军发出了警告,那就是解放军已经隐忍了30年,现在只是正在等一个时机来击败美军!

那么,艾利森到底是如何看待中美关系?

而他在对美军将领的警告是危言耸听,还是确有依据呢?

老专家

说起格雷厄姆·艾利森,很多人只是通过“修昔底德陷阱”这个词儿才知道美国有这么个人,但却不太清楚这位专家到底是何许人也。

其实,早在1980年代,艾利森就已经是里根总统的特别顾问。在克林顿当政的时候,他还当过助理国防部长。

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就是他一手创建,并担任了首任院长。从里根时代算起,他已经为白宫当了40年多年的国际政治事务高参。

所以,艾利森可以说是中美关系从“蜜月”到“破裂”,再到“斗而不破”这整个演进过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从1970年代末开始,因为有共同的敌人~苏联的存在,中美关系出现了罕见的、长达10年的“蜜月期”。在这10年中,客观地讲,我国在一定上已经成为美国的准盟友,从美国允许格鲁曼公司向我国出口F14重型战斗机就可见一斑。

但是,当苏联日渐势微之后,美国便立刻翻脸,在1989年做出了极大破坏中美关系的勾当,并颠倒黑白,对我国发起了残酷的制裁。在整个1990年代,我国曾经一度被美国压得抬不起来头来,承受着巨大的地缘战略压力。

2001年,随着“911”的爆发,美国才将战略注意力不得不转向“反恐”,我国则再次获得了难得的10年战略发展期。

2010年代初,美国赫然发现我国在经历了20年的“韬光养晦”之后,竟然“突然”崛起为一个难以对付的大国。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军事方面,美国发现再不对我国动手,将很难再有机会对我国为所欲为。

于是,美国开始调整战略方向,将更多的战略资源转移向亚太地区,以对我国进行遏制。如此一来,中美两强的直接碰撞看似将无可避免。

作为国际政治专家,艾利森敏锐地洞察到中美关系将迎来重大变革,遂在2012年提出了“修昔底德陷阱”这个概念。

很多人其实对这个概念都有所误解,认为这个概念就意味着中美之间必有一战。

但事实上,这种判断是断章取义,或者是形而上学了。

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老霸主雅典警告新崛起的斯巴达:自古以来,弱者就应该向强者臣服。但斯巴达不买雅典的账。于是,兄弟祸起萧墙,两个城邦爆发了残酷的霸主争夺战。而战争的结果却是两败俱伤。

在艾利森的概念中,美国就是日渐衰落的老霸主雅典,而中国就是冉冉升起的斯巴达。但他认为如果中美两国处理不好彼此间势力此消彼长的关系,那大概率要爆发的战争将使双方都得不偿失。

当然,他提出这个概念的本意其实是在警示已经开始衰落的美国,不要因与新兴大国轻言战事,而最终丧失了自己的霸权。

这个概念提出之后,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并刺激起美国诸多国际关系研究专家对美国衰落的忧虑,以及对中国崛起的担忧。一时间,中美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成为研究大国博弈的热门题材。

为了系统阐述自己的观点,艾利森在2017年又写了一本专著~《注定开战》。在书中,他列举了历史上的16个大国竞争的例子,并指出其中只有4次没有爆发战争。

如此看来,很多人都会认定艾利森是在预言中美将迎来最终的武力对决,而实际上,他是这么判断的吗?

必有一战?

艾利森在书中对中美实力的此消彼长,还是进行了比较客观的比较。例如,在国际贸易方面,美国的商品在1945年之后的35年间曾经占据了全世界市场的一半,而到了1980年,这个比例直接缩减到22%,而到了2016年,就只剩下16%。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个比例在2040年更会跌到11%左右。

但是,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却从1980年的2%提升到2016年的18%,并且在2040年很有可能会达到30%。

如此看来,艾利森的预测还是比较准确的。此外,在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方面,他还指出中国从2018年开始,每年的GPD增量甚至比印度的整体GDP规模还大。

因此,基于数据的对比,艾利森认为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衰落都是不争的事实。

同时,在他列举的16个“修昔底德陷阱”例子中,着重提到了二战前美国和日本之间关系的例子。

他指出在1930到1940年代,美国和日本之间的矛盾就是从关税问题而起,然后发展为美国对日本的经济制裁和能源禁运。这一切使得日本感到自己的“生命线”受制于人,从而“别无选择”地发动了偷袭珍珠港,而这又直接导致了美国的参战。

谁都知道美日之间的矛盾其实有更多深层次的原因,包括日本对美国势力范围和市场的威胁。但艾利森提到这个例子,是想说明美日爆发战争的导火索是由贸易问题引起的。

而很巧的是,特朗普上台之后,便对我国发起了前所未有的贸易战。当然,在当时,谁也不知道这场世纪大战会持续到什么时候,也没人知道这场大战将会以什么形式来结束。

因此,艾利森在书的后半部分,针对中美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很多自己的建议,而建议的核心就是双方一定要加强沟通,以避免战略上的误判。

同时,艾利森也向美国警告说,不要盲目自信,认为美军是天下无敌的。虽然美国肯定不会成为中国的手下败将,但美国必须要学会接受中国的崛起和强大。

如今的美国政坛,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无论它们之间掐的如何你死我活,但“逢中必反”却成为难得的一点“一致”。像艾利森这样可以客观看待中美关系的专家还真是实属不多见。

在2017年之后,艾利森又在特朗普变本加厉地进行对华贸易战期间,提出已经习惯一家独大的美国要重新调整战略思路,要学会尊重其他大国的势力范围,就如同在冷战期间,美国并没有对苏东阵营的内部问题加以干涉一样。

其实,他提出这种观点的目的,在表面上看,是在提醒美国尽量避免与我国爆发热战,但在这背后,则是在建议美国多从历史里汲取经验,比如美国曾经在1970年代面对咄咄逼人的苏联时,采取了暂时的战略收缩,不但撤出了越南战争,重建了盟友的信心,还建立了与我国的合作关系。如此,美国才有了1980年代的“重振雄风”,并最终赢得了冷战的胜利。

所以,艾利森在本质上是希望美国能客观认识到自己的实力和处境,调整战略,积蓄实力,以待反攻的时机。

从美国人的角度来看,他的建议确实是一步高招。

好在,艾利森只是一位高参,而不是决策者。

好在,美国政府如今已陷入了集体“错乱”。

但是,美国政府的“错乱”也是一柄双刃剑。对于我国来讲,这好的一面是美国是昏招迭出,而不好的是美国也有可能会铤而走险。

2016年的南海大对峙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而随着佩洛西的窜台,美国又向我国划出的“战略红线”进了一大步。而且,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美国离这条红线越来越近。

对此,艾利森终于对美军提出了最直接的警告。

那么,他的警告会起作用吗?

谁主沉浮?

从佩洛西窜台之后,我军便大幅加强了对美军的反制措施。而美军却不思悔改,在挑衅的路上越走越远。

因此,在米切尔航空航天研究所的内部论坛上,艾利森明确警告美军的“鹰派”将军们:解放军隐忍了30年,已经建立起一套针对美军的反击链,现在只是在等一个机会击溃美军。

他提到的30年,是从1991年的海湾战争算起。那场战争,美军在伊拉克身上几乎使用了冷战期间研发的所有常规主力武器,把号称“世界第四”的伊拉克军队打得溃不成军,毫无还手之力。这场高科技战争震惊了我国的军事专家。因为我军的装备水平在那时还不如伊拉克。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军大大加快了针对高科技战争的准备工作。

1996年,美军航母悍然开过台湾海峡,干涉我军的登陆大演习。2001年,中美两军又爆发了南海撞机事件。但是,面对美军的挑衅,我国和我军都选择了引而不发,并进一步加快了军事现代的脚步。

所以,到了2016年的南海大对峙,美军即使派出2艘航母,也已没有取胜的把握,只能黯然撤退。

而到了2023年,我军的装备水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从“以弱胜强”的阶段进入了“以优胜优”的全新阶段。

对此,艾利森了然于胸。而他对美国军工产业和美军的现状更加了解。同时,作为美国政府的高参,也比其他人能更早得知五角大楼对中美冲突的兵棋推演结果。那就是在18次模拟的台海战争中,美军以全败告终。

很明显,我军实力的爆发式增长,已经大大超出了美国的预测。而美国在军事领域的衰落也大大出乎我国的预料。军事霸权是美国全球霸权的基石,如果这块遮羞布再被扒下去,那美国真地就要日薄西山。

所以,艾利森岑经提出的美国要尊重其他大国的势力范围,其实也是给美国的一个台阶。因为就算是衰退的霸权也是霸权,总比霸权的彻底崩溃要强得多。

但是,好良言难劝该死鬼。

在美国两党集体“错乱”的今天,极少数的忠言逆耳也会被选择性的忽略。

而我国要做的就是按照既定战略,继续大踏步地发展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因为只有实力才能让帝国主义保持清醒,只有实力才是它们能真正听懂的语言。

素材来源:
格雷厄姆·埃利森:美国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不那么美好的事实 观察者网
格雷厄姆·艾利森:美国要学会尊重其他大国的势力范围 观察者网
格雷厄姆·艾利森:新型“敌友”关系,是能描述目前中美关系最好的用词 观察者网
英媒评格美国学者格雷厄姆·艾利森新书《注定开战》:必须学会接受中国强大 观察者网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比心]

内容分享:
全球2000+节点无盲区覆盖,注册即可免费使用
Top